您的位置:首页 > 泡沫加工中心

泡沫加工中心

    “小手套”撬动脱贫致富“大产业”

    时间: 2023-11-14 12:16:41 | 作者: kaiyuncom

    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把贫困户嵌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武强县利用当

  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把贫困户嵌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武强县利用当地原有的手套加工传统,因地制宜探索出“专业合作社+党组织+贫困户”的模式,把在同一产业链上分散经营、单打独斗的小企业、小作坊和参与产业分工的贫困户横向组织起来,走出了一条抱团致富路,用“小手套”撬动了脱贫致富“大产业”。

  武强县的手套加工行业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行业初期以家庭作坊为主,由于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与标准,以次充好、互相压价等行为时有发生,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行业两次跌入“寒冰期”。

  为了规范行业秩序,促使手套加工行业健康良性发展,武强县将手套产业链上的13名党员组织起来,成立了武强县手套加工产业联合党支部,由葛万凯任支部书记。支部制订了党员联系服务贫困户制度,按照就近原则,每名党员联系帮扶3-5个手套加工户,统一印制党员联系服务贫困户“连心卡”,上面标有党员姓名、联系方式、服务项目。“连心卡”每个服务对象人手一张,用来加强党员与群众联系,高质高效解决问题。

  “我们以党支部为抓手,依据个人特长,将支部内13名党员分别置于业务联系、生产加工、产品营销售卖等产业链上的所有的环节,建立‘支部+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业务精英,以便于随时随地解决百姓遇到的问题。同时,制订了武强县手套加工行业自律公约,这样既可以融洽各加工户之间的联系,避免恶性竞争局面的出面,更重要的是规范了行业秩序,促进了本地手套加工业的健康发展,可以保障我们的产业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也更有利有利于群众的长久脱贫。”说到手套联合党支部,葛万凯满是欣慰与自豪,“党员干部就是要做百姓的‘主心骨’,帮着百姓理清思路,找准方向,为他们解难题、破困境,让党旗始终高扬在脱贫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

  行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商户暴增,然而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工费上涨,零售价下调,导致利润下降,且原材料质量不统一,产品质量没办法保证,未解决这个问题,手套联合党支部制订了“两统一分”经营模式:统一购置原材料、统一销售产品,分配式订单。统一购置原材料,解决了原材料质量不一的问题;统一销售,保证了产品的销路,同时又能督促各加工户加强自我约束,保证产品质量;分配式订单,即按照各加工户的消化能力给予加工任务,既兼顾到所有加工户的收益,又保证了订单的如期交付。

  改进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手套联合党支部成员充分的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带头改进机械,为了定制手套袖口扦口机,他们多方联系南方生产毛呢厂家,寻找与手套的面料、织路、厚度相仿且技术相近的厂商,结合本地手套加工需求研发机械设备,定制而成的手背花型双针机于2016年左右成功应用在手套加工环节中,并无偿分享给了所有加工户。同时,为了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机械的操作技能,他们更是与厂家多次沟通,将技术人员请到了车间里,手把手教授操作手法。北代乡田沙洼村田金栋老两口,年龄都在70岁以上,在支部党员的耐心指导下,学会了使用半自动钉扣机,通过从事手套腕带纽扣加工,实现了在家门口脱贫致富。

  机械化生产取代了传统的家庭手工作坊,市场竞争力提升了,生产效率提高了,利润率高了,企业效益好了,老百姓的收益多了。“以手套袖口扦口为例,手工作业时,人均每天扦口100多双,0.4元/双,人均每天收入40元左右,改用扦口机作业后,人均每天扦口1000多双,0.1元/双,人均每天收入100多元,用老百姓的土话来说,‘出活快了,挣钱儿多了’,而且机械作业能够解决工人作业水平不一的情况,最大限度上确定保证产品质量的整齐划一,有利于我们占领市场并且稳步开拓市场。”说到机械化带来的好处,葛万凯最有体会。

  为了让更多的人享受手套产业带来的红利,武强县借助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大力实施产业扶贫,为550户贫困户每户发放了一台价值2000元的缝纫机,用于发展家庭手工业促脱贫。但由于不懂技术、不会操作,有的贫困户产生“卖机器换钱”的想法。联合党支部得知情况后,支部党员立即入户走访,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的惰性思想,把手中的缝纫机充分的利用起来,主动参与到手套生产加工产业链中来,依靠自身力量摆脱贫困。

  2018年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在北代乡吴沙洼村里建起了3座扶贫车间,吸引群众就近打工,如此不但可以提高收入,而且还能够兼顾家里,做些农活,且方便照顾家人。吴沙洼村村民吴美玲丈夫患有残疾,生活上需要她照顾,不能离家太远去打工,只有种地的微薄收入,日子过得异常紧巴,扶贫车间建立后,支部根据他们的身体条件,安排了合适的工作岗位,让他们的日子有了奔头,生活有了希望。

  “以手套加工产业联合党支部为统领,将各手套加工户联结起来,打造利益共同体,增强产业的抗风险能力与联贫承载力,同时在手套加工行业自律公约的约束下,规范加工户行为,维护良好行业秩序,促使本地手套加工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武强县扶贫办副主任董文江介绍到,现在已形成了以吴沙洼为中心,覆盖留寺林、张沙洼、解村等周边19个村在内的手套加工产业片区,产业从业人员3000人左右,年产手套2000万双,年销售额超过1.8亿元,带动群众增收2000万元,其中3个扶贫车间吸引了附近10来个村子120人就业,年产量1000万双,产值5000-6000万左右,其中贫困户40多人,带动贫困户人均每年增收12000元。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慢慢的变大。对此,联合党支部组织各企业、摊点开展网络销售,在天猫、淘宝等网络站点平台专业销售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宽了销售经营渠道。同时联合党支部还制订了手套产业年度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手套加工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为了应对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冲击,降低疫情对销量的影响,我们积极开发新渠道,线下转线上,通过阿里巴巴、京东等平台做销售,7月31日我们联合党支部交付了一批30万双的外贸订单!”说到手套销售,葛万凯信心满满,目前国内市场整体状态还可以,虽然受疫情影响,线下实体客户销售额下降,但是线上销售额占比在稳步上升,5年前线%,通过京东、天猫等网络站点平台拓宽销售经营渠道,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现下国内市场基本饱和,接下来将通过亚马逊、阿里巴巴等平台对接国外市场,努力提高国外市场占有率,确保本地手套加工行业稳步做强,做大,确保本地群众稳定脱贫,长久脱贫,让更多的人享受手套产业带来的红利,脱贫致富,共同踏上小康路。

  与此同时,为越来越好的发展扶贫产品,武强县出台了《武强县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对于下一步计划,武强县扶贫办将利用传统产业优势,创新发展理念,创新手套产品,做大做强手套产业集群,让更多的贫困群众有一技之长,持续稳定增收。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