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吊是一种以平衡杆系为主要结构特征的吊运装置。 采用伺服传动系统的平衡吊则称为伺服平衡吊。 该吊运装置主要由立柱、 头架、 手臂及传动部分所组成, 结构紧密相连, 造型美观。 其主要特征是运用杆系的平衡原理和放大尺原理, 操作者只需用几公斤力, 就能使几十至上千公斤的重物在上下、 前后、 水平廻转三维空间轻巧自如地吊装, 且运行可靠, 是生产线、 机床等设备工件上、 下料的理想吊运装置。 它的成功研制, 填补了我国一项空白, 属国内首创。 自 1974 年第一合 100 公斤机械式平衡吊研制成功后, 为平衡吊系列化产品研究开发打下了良好的理论计算和实际制作...
平衡吊是一种以平衡杆系为主要结构特征的吊运装置。 采用伺服传动系统的平衡吊则称为伺服平衡吊。 该吊运装置主要由立柱、 头架、 手臂及传动部分所组成, 结构紧密相连, 造型美观。 其主要特征是运用杆系的平衡原理和放大尺原理, 操作者只需用几公斤力, 就能使几十至上千公斤的重物在上下、 前后、 水平廻转三维空间轻巧自如地吊装, 且运行可靠, 是生产线、 机床等设备工件上、 下料的理想吊运装置。 它的成功研制, 填补了我国一项空白, 属国内首创。 自 1974 年第一合 100 公斤机械式平衡吊研制成功后, 为平衡吊系列化产品研究开发打下了良好的理论计算和实际制作基础, 从 70 年代中到 80 年代初, 先后完成含盖以机械、 液压、 气动为传动方式, 额定吊运载荷为 50、 100、 200、 300、 500、 800、 1000 公斤的平衡吊系列新产品及其派生产品, 并形成批量生产。 平衡吊原理 在工厂车间里搬运重物, 往往都是采用起重机、 电葫芦、 工业机械手等。 但对需要频繁吊装、 作业时间短的场合, 如机床上下工件, 装配工作吊装零部件, 流水线上的定点工作等等; 对于要求比较精确定位的场合, 如铸造中的下芯、 合箱等等, 一般起重设备常不适用,工业机械手多用于生产自动线上或单一的重复操作, 而且成本比较高, 目前, 一般车间使用较少。 近 20 年来, 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定点起重设备“平衡吊”(Balance Arm), 适用于几十到几百千克工件的定点频繁吊运。 它的结构相对比较简单, 操作灵活, 特别适合于一人操作, 直观感觉好, 制造、 维修方便, 在生产中已逐步得到推广, 受到工人的欢迎。 “平衡吊” 的原理新颖, 设计者巧妙地运用了力学中的平衡原理, 图 1 是一台平衡吊的简图。 挂在平衡吊吊钩上的重物, 用手扶着, 可以随意在吊装高度的平面内运动, 控制升降的电钮开关, 装在吊钩处, 通过电动机和传动使重物升降。 操作者一手扶着吊件, 一手随心所欲地操纵吊件升降、 回转、 移动, 好像一只放大了的手那样, 运用自如。 当然手上还是有一点力感, 这是由于理论和实际不完全一致所带来的。 比如, 工艺、 安装上的误差, 实际存在的变形和摩擦力等等。 实践中, 这点力感很小, 反而给操作者一点习惯的感受。 图 1 的平衡吊主要由传动、 杆系、 回转座和立柱等组成。 立柱和回转座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传动是控制被吊物件升降的, 常用的有物理运动和液压传动。 平衡吊为什么能在空载或负载时, 吊钩在平面内任一点处于平衡状态, 即力学中的随遇平衡呢? 这正是设计者在杆系设计中, 巧妙地运用了力学中平衡的原理。 杆系由 ABD, DEF, BC, CE 四杆铰接组成一个平行四连杆机构, 其中 在杆系的 A, C 处置两个滚轮, 安放在传动箱的垂直和水平导槽内, 电机通过传动使 A